小米手機、CM、MIUI 之間的那些事,Android ROM 定制與上層 UI 應用。

小米手機、CM、MIUI 之間的那些事,Android ROM 定制與上層 UI 應用。

CyanogenMod (簡稱 CM)是最大最專業的 Android ROM 定制社區,而且 CM 的代碼對 MIUI 的發展至關重要。對於 CM,MIUI 和小米手機之間的關系,是值得探尋的一個重點。

負責 MIUI 的工程師 Peter 為我做了一個比較精准的描述:「MIUI 品牌下有多個版本分支,可以分為適配版和非適配版。其中適配版是為了讓 MIUI 跑在更多手機上,采用了 CM 的底層驅動,而且不同手機的驅動差異相當大,這是體現 CM 價值的地方。另外的非適配版,是針對小米手機硬件而定制的,底層驅動由我們的 BSP 小組編寫,跟 CM 沒有關系。換句話說,CM 在 Nexus One 等手機上做了我們 BSP 團隊應該做的事情。對於上層 UI 和應用,比如說照相機程序,就跟 CM 完全不同了,我們主要的精力集中在這個部分。」

「如果沒有 CM ,那還會存在 MIUI 嗎?」

「如果沒有 CM,只會讓適配機型大大縮小,假設未來某款流行的街機沒有出現在 CM 的支持列表裡,那麼它就無法刷 MIUI。但 CM 不是 MIUI 存在的必要前提,比如說 HD2 這款機器的驅動,就可以在 XDA 社區上找到。 」

「MIUI 對 CM 社區會有貢獻嗎?」

「當然,CM 社區裡 FM 收音機的部分代碼就是 MIUI 貢獻的。」

「小米手機使用的 MIUI 跟適配版的 MIUI 有什麼區別?」

「小米手機在硬件上有些差異,比如說呼吸燈,這在好多機型上都沒有。我們為了兼顧省電和漂亮做了不少優化,讓它的呼吸方式跟 Macbook 和諾基亞都不太一樣。還有米鍵,是一顆自定義功能的按鍵,它也需要獨特的驅動。」

●「榮組兒」:
這次探訪有個很深刻的感受:小米是一家輕公司,但它在眾包測試上的努力,可以讓輕公司完成繁重的開發和測試任務。

最典型的是 MIUI 團隊,其中開發人員二十多人,設計師七八人,但榮譽開發組有近百人,他們被稱為「榮組兒」——遍布在全國各地,按時在論壇裡簽到上工,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務。不得無故請假怠工,用 BUG 數進行考核。

「榮組兒」的資料被貼在小米辦公室的牆上,便於隨時查閱和聯系。這也是為什麼小米要把「發燒友」定位成最核心的目標用戶,他們的熱情和主動性能夠提高工程師的效率,讓 BUG 盡快收斂。這對於一個初創項目來說,彌足珍貴。

● 雷軍的作用:
雷軍究竟在小米裡起了怎樣的作用?這個問題我問了副總,問了產品經理,問了工程師,還問了公關經理,盡量從不同的角度來探尋答案。

首先,他對手機的功能和交互有直接的影響力。他會給產品經理列出長長的需求清單,然後詢問:「做不做?怎麼做?什麼時候做?」也會在電梯裡掏出手機對開發人員說:「這裡要改進一下,那裡要改進一下。」

其中一個例子是 MIUI 默認的下滑解鎖界面,雷軍覺得下滑條的位置太靠下,操作不太方便。於是讓開發人員把觸摸響應區往上提了十幾個像素。還有一個例子是靜音的狀態圖標,在早期出現了喇叭和鈴鐺兩種圖標,在雷軍的影響下統一成了鈴鐺圖標。

其次,他善於利用自己的形象做營銷和客服。在米聊發布初期,雷軍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拉來了一批圈內用戶,並一直在米聊上回復產品的疑問。兩個月前我曾經問他:「外國用戶的手機號碼注冊米聊失敗,怎麼辦?」雷軍便說海外版一定解決這個問題。

在渠道方面,樂淘和凡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,如果沒有雷軍出面整合,恐怕小米手機就只能走傳統 3C 賣場渠道,增加銷售成本。

說到小米內測的線上銷售系統,就能解開上篇中可樂的秘密了。「電子商務部門」為了測試官網的銷售系統,而在公司內部賣起了飲料。最開始把可樂定價每瓶一毛八,遭到瘋狂搶購,現在只好玩起了「限購」——每人只能買兩瓶。

● 一邊打電話一邊刷機?
「無鎖雙系統」是發布會上的亮點,我在小米也得到了更詳細的信息。副總黎萬強把它稱為:「完全沒有痛苦的刷機過程,甚至可以一邊打電話一邊刷機。」

在啟動小米手機時,就跟啟動 PC 一樣,通過按鈕選擇「系統一」或「系統二」。如果進入了系統一,又想對系統二進行升級,只要設置菜單中點擊系統二的 OTA 升級便可,整個過程完全不影響系統一的工作(上網,發短信,打電話照樣進行)。如果升級系統二時出現了失敗,也不會影響到系統一的正常運行。

整個過程可以不用連接 USB 線,不進入 Recovery 模式,不 Wipe 任何數據。讓沒有刷機經驗的用戶,通過圖形化的界面就輕松刷機。

系統一和系統二的搭配可以是:MIUI + 原生 Android,或者 MIUI + MIUI,或者原生 Android + 原生 Android。

「外界所說的一鍵切換,實際上有些誇大了。從系統一跳到系統二,當然要經過手機重啟。」

我拍攝的這台開發機,被稱為「P2」,應該是內部第二批實驗機,還沒有搭載石墨散熱膜。正面屏幕的觸感跟摩托羅拉 Milestone 差不多,但缺乏 Nexus S 表面那種「滑」的感覺。後殼的質感很充分,比 Nexus S 的塑料材質好太多。為此他們還專門拍攝了一段《小米手機汽車壓測試》。

當我問到 8 月底那批工程預售機是哪個版本時,只得到了模糊的回答:「大概是 P2 之後的兩個版本吧。」
最後的話

當我走出卷石大廈時,發現飄起了小雨。陰沉的天空如同網上綿延不絕的口水戰,籠罩了這家年輕的公司。現在誰也無法斷言小米手機是否大賣,從研發到銷售,不可控的因素實在太多。但是我始終相信消費者會用人民幣投票——東西好自然大賣,東西不好自然就偃旗息鼓。

不論結局怎樣,希望大家在半年之後能夠回顧這篇文章,回顧手機背後的團隊和趣事,並在評論中告訴我你的感受。

給子彈飛一會兒的時間。

引用 ifanr
較新的 較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