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hone WiFly 要免費開放了!
昨天看到一則新聞,台北市打算免費開放WiFly。不談政治面,那太嚴肅了,還是單純先談談Wi-Fi City以及開放WiFly這兩件事吧。Wi-Fi City的概念就是典型的都會公共網路,由公家機關為主體,建設一套供都市居民使用的網路系統,而最初的發想是採用在骨幹網路上,透過Wi-Fi把網路無線化,使行動使用者可以不受線的束縛,在城市中的角落使用網路。
都會無線網路的概念很好,尤其在網際網路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有線網路雖能提供極大的頻寬,卻會限制使用者必須逐線而居,無線化的概念可以在有信號的任何場合享受到網路服務,這也是許多大都會的終極目標:隨時隨地提供網路服務供市民使用。
但都會無線網路最大的瓶頸,卻是現有的網路技術。無線網路技術中,較為通用、普及、且能提供充裕頻寬的,就屬Wi-Fi。Wi-Fi很好,幾乎從筆電、手機、相機、機上盒等,只要想得到、可以上網的設備都具備Wi-Fi的功能,並且基地台成本低、體積小,產品技術本身也相當成熟,感覺上像是相當不錯的解決方案,但錯就錯在Wi-Fi技術的定位。
先撇開Wi-Fi聯盟已經打算要推出行動版本的未來計畫,現在的Wi-Fi顯而易見的,就是針對定點、小範圍的應用,200公尺的理論涵蓋距離,加上難以在高速移動下使用,這些都是Wi-Fi技術不利於大規模佈署在都會的原因;尤其在都會區中,鋼筋水泥以及許多障礙物,導致Wi-Fi信號受到許多的干擾,也影響信號的涵蓋率,使得用Wi-Fi建設的都會無線網路,必須相當密集的佈署基地台,但像是如河濱公園這類網路需求不高、卻可能有需求的地方,雖然空曠,卻受到基地台涵蓋距離較短,若真的要佈署,也要使用更多的基地台。
除此之外,Wi-Fi最主力的頻段2.4GHz,也是最容易干擾的頻段,除了本身容易受到金屬、水等干擾以外,許多無線技術也是使用2.4GHz,包括藍牙、ZigBee等等,還有許多不屬於標準化的無線技術,只因為該頻段屬於免費開放的頻段;而這麼多的裝置與信號,尤其在設定需要更多基地台的網路需求密集區域,加上Wi-Fi多天線技術,只會造成2.4GHz更擁擠,雖然Wi-Fi至今還納入如5GHz等其他的頻段,不過2.4GHz仍是最多裝置支援的頻段。
嚴格來說,相較於Wi-Fi,快被玩死的WiMAX,其實更適合佈建在都會網路使用,畢竟WiMAX在決定商用化的過程中,802.16e就是規劃在行進間使用的版本,雖然最大頻寬不及Wi-Fi,不過給予一般行動用戶,已經綽綽有餘。雖然WiFly有商業營運,不過計畫的核心仍是台北市政府,所以不能像電信公司一樣限定上網的裝置,所以多數裝置都有內建的無線網路系統,如Wi-Fi肯定是首選,這也是WiMAX無法成為都會無線網路技術的關鍵。
原本在Intel的計畫中,WiMAX晶片會直接整合在新一代的Centrino平台內,等同變相讓所有的筆記型電腦都具備WiMAX,就可以依循Wi-Fi路線,透過內建的功能讓消費者主動使用,不過這個計畫現在看來是準備謝謝再聯絡了。也因為WiMAX無法內建在主流裝置,就很難成為都會佈署的選項,畢竟在建設公眾用的大規模網路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讓使用者需要額外添加裝置,尤其智慧手機以及MID,除非透過擴充模組,否則也鮮少有內建WiMAX的產品。
雖然Wi-Fi不是佈署都會無線網路最好的選擇,卻也是目前不得不的選擇,唯一的解套就只有靠Wi-Fi聯盟不斷拓展的計畫,能否滿足都會無線網路包括長距離、高頻寬以及幾乎所有可上網裝置都支援的需求了。
那回歸台北市開放WiFly這個事件,可能會造成的問題有哪些?首先是原本用戶的權益,付費的用戶(雖然可能不多)要與免費用戶共享資源,付費用戶情何以堪?而當資源變成免費,被濫用的情形也是無法避免,幾個人開P2P軟體,或是玩玩線上遊戲,這樣的情形防不勝防。
網路資安也是要考慮的,萬一有心人士透過免費的WiFly入侵他人電腦,能否尋線找到兇手?有太多的不安定因素,都是可能在免費的前提下被使用者濫用而產生的惡性結果,雖然這件事情的本質是好的,卻結果卻可能後患無窮。
引用 engadget
昨天看到一則新聞,台北市打算免費開放WiFly。不談政治面,那太嚴肅了,還是單純先談談Wi-Fi City以及開放WiFly這兩件事吧。Wi-Fi City的概念就是典型的都會公共網路,由公家機關為主體,建設一套供都市居民使用的網路系統,而最初的發想是採用在骨幹網路上,透過Wi-Fi把網路無線化,使行動使用者可以不受線的束縛,在城市中的角落使用網路。
都會無線網路的概念很好,尤其在網際網路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有線網路雖能提供極大的頻寬,卻會限制使用者必須逐線而居,無線化的概念可以在有信號的任何場合享受到網路服務,這也是許多大都會的終極目標:隨時隨地提供網路服務供市民使用。
但都會無線網路最大的瓶頸,卻是現有的網路技術。無線網路技術中,較為通用、普及、且能提供充裕頻寬的,就屬Wi-Fi。Wi-Fi很好,幾乎從筆電、手機、相機、機上盒等,只要想得到、可以上網的設備都具備Wi-Fi的功能,並且基地台成本低、體積小,產品技術本身也相當成熟,感覺上像是相當不錯的解決方案,但錯就錯在Wi-Fi技術的定位。
先撇開Wi-Fi聯盟已經打算要推出行動版本的未來計畫,現在的Wi-Fi顯而易見的,就是針對定點、小範圍的應用,200公尺的理論涵蓋距離,加上難以在高速移動下使用,這些都是Wi-Fi技術不利於大規模佈署在都會的原因;尤其在都會區中,鋼筋水泥以及許多障礙物,導致Wi-Fi信號受到許多的干擾,也影響信號的涵蓋率,使得用Wi-Fi建設的都會無線網路,必須相當密集的佈署基地台,但像是如河濱公園這類網路需求不高、卻可能有需求的地方,雖然空曠,卻受到基地台涵蓋距離較短,若真的要佈署,也要使用更多的基地台。
除此之外,Wi-Fi最主力的頻段2.4GHz,也是最容易干擾的頻段,除了本身容易受到金屬、水等干擾以外,許多無線技術也是使用2.4GHz,包括藍牙、ZigBee等等,還有許多不屬於標準化的無線技術,只因為該頻段屬於免費開放的頻段;而這麼多的裝置與信號,尤其在設定需要更多基地台的網路需求密集區域,加上Wi-Fi多天線技術,只會造成2.4GHz更擁擠,雖然Wi-Fi至今還納入如5GHz等其他的頻段,不過2.4GHz仍是最多裝置支援的頻段。
嚴格來說,相較於Wi-Fi,快被玩死的WiMAX,其實更適合佈建在都會網路使用,畢竟WiMAX在決定商用化的過程中,802.16e就是規劃在行進間使用的版本,雖然最大頻寬不及Wi-Fi,不過給予一般行動用戶,已經綽綽有餘。雖然WiFly有商業營運,不過計畫的核心仍是台北市政府,所以不能像電信公司一樣限定上網的裝置,所以多數裝置都有內建的無線網路系統,如Wi-Fi肯定是首選,這也是WiMAX無法成為都會無線網路技術的關鍵。
原本在Intel的計畫中,WiMAX晶片會直接整合在新一代的Centrino平台內,等同變相讓所有的筆記型電腦都具備WiMAX,就可以依循Wi-Fi路線,透過內建的功能讓消費者主動使用,不過這個計畫現在看來是準備謝謝再聯絡了。也因為WiMAX無法內建在主流裝置,就很難成為都會佈署的選項,畢竟在建設公眾用的大規模網路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讓使用者需要額外添加裝置,尤其智慧手機以及MID,除非透過擴充模組,否則也鮮少有內建WiMAX的產品。
雖然Wi-Fi不是佈署都會無線網路最好的選擇,卻也是目前不得不的選擇,唯一的解套就只有靠Wi-Fi聯盟不斷拓展的計畫,能否滿足都會無線網路包括長距離、高頻寬以及幾乎所有可上網裝置都支援的需求了。
那回歸台北市開放WiFly這個事件,可能會造成的問題有哪些?首先是原本用戶的權益,付費的用戶(雖然可能不多)要與免費用戶共享資源,付費用戶情何以堪?而當資源變成免費,被濫用的情形也是無法避免,幾個人開P2P軟體,或是玩玩線上遊戲,這樣的情形防不勝防。
網路資安也是要考慮的,萬一有心人士透過免費的WiFly入侵他人電腦,能否尋線找到兇手?有太多的不安定因素,都是可能在免費的前提下被使用者濫用而產生的惡性結果,雖然這件事情的本質是好的,卻結果卻可能後患無窮。
引用 engadget